• 李宇林道长:药王孙思邈真人谈养性之道
  • 作者:  编辑:  来源:   浏览:1770   时间:2019年05月24日
  • 李宇林道长:药王孙思邈真人谈养性之道

    扁鹊云:“黄帝说:一昼夜漏水百刻,合于人一天的呼吸之数。漏水一刻,正常人有一百三十五息(一息等于一个呼吸);十刻,一千三百五十息;百刻,一万三千五百息。”人们居住在这个世间,只是存活于有数的呼吸之间,人生苦短,确实可悲可叹啊!衰老的人都哀叹青春不在,并为英年早逝的人伤感,为什么还不调养性情,以培补损失呢?我们经常会想到一日一夜有十二时,十日十夜有一百二十时,百日百夜有一千二百时,千日千夜有一万二千时,万日万夜有一千二万时,这是三十年的时光。如果长寿的人就是活到九十年,也只有三十六万时,百年之内,也就是瞬间而已。生活在有数的时光,好比是朝生暮死的昆虫或春生夏死的生物一样,这是以此比喻人生时光的短暂,为什么还不自觉地摄生调养,然而还在驰骋六情,任意妄为,孜孜汲汲追名逐利,千诈万巧以求虚誉,始终没有厌倦的时候。所以养性的人,知道人生如此,对于名利若有若无,对于非名非利也若有若无,所以他们的心身健康和原本天性没有衰败的时候。我们感慨社会风气多有偏僻,大都因为一知半解不善于养性而多有夭折死亡的,在闲暇之时,有感于此而粗述养性的重要,以广篇幅,用以勉励人生之道,希望有贤明之士与我成为同道之谊。

    养性的内涵,说的是人们自身天然的本性因所处环境,内心嗜好,和学识及处世的深浅,被后天所习染的情志而有改变,即是说先天之性易被后天所习染的情所影响。然而先天原性本自是善良的,圆通的,清纯的,不用修养和习炼就无所不通徹。本性既然原本善良圆通那么内外百病都不会滋生,祸乱灾害也没有缘由可以发生,这是养性的大方向。善于养性的人,可以预先调养未曾萌发的疾病,防患于未然,这是养性的根本。所以养性的人不只是要饵食药物,餐霞饮露,吐纳导引,重点在于兼修百行,百行若周全完备,即使断绝服食药饵,也可以享受天然的寿命。如果为人恣意纵情,道德行为不加克制,纵然是饮食玉液金丹,也不能延长寿命。所以《老子》说:善于摄生的人,在陆地上行走遇不到凶猛的禽兽,即使有凶猛的禽兽也不会伤害他,这是因为内怀道德善待万物的缘故,岂能是需要服食药饵延年益寿的吗?古圣先贤之所以使用药饵的原因是为了救解行为有过失的人,故而愚蠢的人,多年生病不愈却不知道修养善行、改过自新。因而说“歧和长逝,彭跗永归”,不是没有道理的啊!嵇康说,养生有五难:名利不去为一难,喜怒不除为二难,声色不去为三难,滋味不绝为四难,神虑精散为五难,五者如果决然存于内心,不能祛除净尽,即使内心希寄于健康长寿不老,口中持诵极致的先贤语言,每天饮食着甘甜精美的食品,呼吸吐纳着太和纯阳精气,也仍然不能使其身体返回青春,不能不夭折年寿啊!若五难没有存留在胸臆之中,那么其人必然诚恳朴实,信誉和顺,每天都齐聚其旁,道心德行逐日完全,一派祥和气象,不用祈祷,善报随身而有福,不用祈求寿延而年命自长,这就是为什么要养生的大宗旨啊!然而还有一些人把仁义铭记在心,却以为没有不得体的,这岂不是压抑了人的自然天性吗?

    黄帝询问歧伯说:我听说上古之人,年龄都超过一百岁,而且运动劳作不显得衰退。现在的人,刚刚五十多岁,运动劳作心身皆疲,是因为时代时令不同呢?还是人为的因素使得人疲乏衰败呢?歧伯说:上古之人,那些通达至道的,效法天地日月阴阳的自然规律,时令季节于自身的作息宜忌相合和,饮食冷热荤素都有节制,起居动作都与自身机体和阴阳消长相契合,并且有规律有常度,不会随心所欲妄自作为,所以能达到形神合一,精神气血完备,而且能够活到人类自然的寿命,至百岁或者一百多岁才离世。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,把烈酒作为琼浆玉液,以随心随性妄念妄为,作为人生之常态,大醉了之后行房,把人生的快乐建立在物欲淫事上,因欲望而枯竭其精神,把人身至宝元真精气耗散净尽,平时不知道养生持满的重要,却仍然驾驭着自己的精神放荡不羁,务必使自己的心身愉悦快活,完全违背了人生真实的乐趣,起居没有节制,所以半百就已经衰老了。上古圣人悯念人生的疾苦,常常告诫人们说:非正常时令之风、寒、湿、热,要慎重对待。非时之气,非时令之六淫,乘人之体虚,遇月之亏空,失时之和,侵犯形体最易致病,要及时地避免或避开它。如果心性恬淡,致虚守静,无有烦怨,元真之气自然依从,精神内守,空无一物,疾病能从哪里来呢?因此说心态闲适而又减少情欲,他的心态自然安定而没有担惊受怕及牵挂之念。他的形体虽然劳作,但不至于过于疲倦,气血和顺,经脉条达,生活上只是顺应着日常基本的状态,反而都会得到满足,所以他们都以自己的食物为甘甜,自己的服饰为华丽,以自己的风俗礼节为快乐。不会因为地位贫富的差别而有倾慕的事情,故而说:这样的百姓最为朴实自然了。因此过多的嗜好欲望不能触动他们的眼睛,淫欲邪念不能惑乱他们的心思。不论是所谓愚笨的,聪明的,贤能的,阶层地下的,都不会被外界事物所拘禁,他们的生活与自然法则相契合,所以他们都能够活过一百岁而且运动劳作没有衰退的迹象,这是因为他们淳朴善良的美德,保持完全没有倾危之故啊!由此说来,人们的长寿和夭亡,完全在于平时的生活习惯、生活态度,生活中的劳逸,情欲的节制,饮食起居是否合宜,如果都恰到好处,必然长生不老,如果任情恣欲,妄想乱为,必然生命如同早晨的露水一般瞬间即逝。

    李宇林道长:药王孙思邈真人谈养性之道

    歧伯说:人生到了四十岁,就是一日的正午时,太阳之气到了极点。过了午时就自然阳气衰减,直到阳气损尽,人就会自然生命终结,所以说人生四十阴气开始生长,阴气伴随着生命逐渐壮大,直到阴纯阳尽,四十岁自然起居衰退。人生到了五十岁,身体因阴气的增长而感到沉重,精气减少而耳目不聪明了,年纪到了六十岁,由于阳气精血的不足而导致阴脉痿弱,气力大衰,九种关窍失去灵动而不通达畅利了,明显感觉到下焦空虚,腰腿轻弱,精力不足,上焦壅实,上火下寒,火水不能相济,气火上逆头晕目眩,心烦气躁,失眠多梦,稍有动静,偶遇劳作、或因情感风寒,自然涕泣俱出,所以说:通晓了这个道理的就会身体强健,不明白这个道理的,就会自然衰老,同样的事情却有着不同的结果。聪明的人从一个道理中觉悟出事物的共通性来,愚笨的人只会在一个事物里分辨出其中的差异来,只是所谓的愚笨之人认识的有所不足,而聪明的人已经超越了普通人的境界了。所以只有超越了普通人对生活认识的境界就必然善于摄养之道,他们的身体强健灵活,耳目聪明,年老仍然会返还青春,返还了就容易保持下去。因此说:圣明贤良的人,他们的生活都处在自然状态,看似无所作为,以恬淡闲适为乐趣,达到顺从心志念想,使志意愉悦,然而他们最终所得到的就是虚心无念无为,持守着自然之道,所以他们的寿命不能按常理计算,也可能寿与天齐,和天地同命运,这就是圣明贤良的人的修身之道啊!

CopyRight © 2013-2023    主办单位:天然道观    地址:浙江省 温州市永嘉县乌牛镇东蒙山    技术支持:麦拓科技
推荐网页浏览分辨率1024*768     备案号: 浙ICP备19052630号-1    公安备案号: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18号    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浙(2022)00008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