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“描绘”神仙的道教美术
  • 作者:王宜峨  编辑:  来源: 中国民族宗教网  浏览:1456   时间:2021年08月03日
  •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,作为本土宗教,其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中。道教以我国古代的原始信仰、巫觋、方术、卜筮为基础,同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,并吸取了佛教的某些组织形式。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,道教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历代艺术家与工匠提供了创作的丰富源泉。

    老子想尔注》有“道至尊,微而隐,无状形象也;但可以从其诚,不可见知也”;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二章有“道常无名,朴”;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七章有“道隐无名”。这就是说,“道”是无形、无名、无象的,是不可知见的,所以也就无法用形与像来表示。因此,道教开创之初并不注重“形像”,没有对偶像的崇拜。据史料,东汉时曾在宫中立黄老、浮屠(佛)之祠,祭祀浮屠和老子,也未见有“形像”的记载。

    道教在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对神仙的崇拜,有了“形像”。同时,佛教崇拜佛像的礼仪也开始对道教产生影响,佛教造像、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,对道教美术有很大的推动。

    学者陈国符在其所著《道藏源流考》附录二《道教形像考原》中说:“‘王淳《三教论》云:近世道士,取活无方,欲人归信,乃学佛家制作形像,假号天尊,及左右二真人,置之道堂,以凭衣食。宋陆修静亦为此形。’是(刘)宋代道教,已有形像。梁陶弘景所立道堂无像,是梁时道馆立像,尚未甚通行也。”在《隋书·经籍志》中记载,北魏太武帝时,寇谦之“于代都东南起坛宇……刻天尊及诸仙之像标供养焉”。又据玄嶷《甄正论》卷下云:“开辟以来,至于晋末,戴斑穀之冠,披黄衫帔,立天尊之像,习《灵宝经》,称道士。”在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卷十五中也记有“道本无形,形之于周魏”之说。可见,道教供奉神像、利用形像艺术弘教布道,大约开始于南北朝时期。自此以后,“所以存真者系想圣容,故以丹青金碧摹图形像”。道教徒们认为,用丹青金碧描绘神仙的“圣容”,虔诚礼拜神仙“圣容”,不仅可以“至诚供养,随心获福,果报差”,获得神仙庇佑,还可以通过对神仙的祀奉达到修身养性、成仙得道的目的。

    神仙,是道教基本信仰“道”的形象化体现,得道成仙是道士修行的目标和最后归宿,因此道教历来十分重视神仙的造构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播的需要,道教吸收和造构的神仙越来越多,有的被淘汰、有的被保存下来,最后形成一个复杂庞大的体系。道教最高的神是由“道”衍化而来的三清尊神,即元始天尊、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,其中道德天尊即是太上老君。道教按照人间的秩序创造了天庭、玉皇大帝和一系列官员,以及地方神仙系列,如四值功曹、山神、城隍、土地、灶王等;并根据佛教地狱和海中世界的概念创造了阎罗殿、水晶宫和一系列神仙;吸收了众多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仙,如西王母、八仙等作为天庭秩序之外的“散仙”,还随时吸收地方百姓创造的神仙以及崇拜的名人,如妈祖、关帝等进入神仙体系。

    道教十分重视这些神仙成神得道的经历和神威,赋予各位神仙与其经历、神通相应的相貌,形成了人格化、典型化的神像,而道教美术则用各种形式将其表现出来。

    魏晋南北朝时期,佛教与道教发生过多次斗争,促使道教为寻求生存与发展加强了宣传的手段。这时期出现了王浮所著《老子化胡经》,试图提高道教的地位,还开始利用艺术使人归信,这无疑对道教美术的发展起到催化作用。在南北朝时期,老君像、尊人图等创见于世。

    道教美术作品在描绘和制作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和规范,对于不同地位神仙的造像、壁画也有不同的制作要求与规定,这是道教美术不同于一般美术的地方。《道藏·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》云:“科曰:凡造像皆依经具其仪相……依冠华座,并须如法。天尊上披以九色离罗或五色云霞,山水杂锦,黄裳、金冠、玉冠”“不得用纯紫、丹青、碧绿等”“真人又不得散发、长目、独角,并须戴芙蓉、飞云、元始等冠”“左右二真皆供献或持经简,把诸香华,悉须恭肃、不得放诞手足,衣服偏斜。天尊平坐,指捻太无,手中皆不执如意尘拂,但空而已”。道教认为,如果不依规定或稍有不恭,就会“鬼神罚人,既非僭滥,祸可无乎”。可见,道教不仅把神仙形像当作崇拜的对象,而且把制作神仙形像的过程也变成崇拜的方式。

    比如木雕神像制作。在制作木雕像前,首先要选好木料,以木质细腻、易于雕刻又含香味的最好。然后择一吉日良时,举行开斧仪式。首先上供、焚香、诵经礼拜,之后还有“开脸”仪式,即贴金彩绘,并用细毛笔认真描绘神像的脸部。在神像雕造过程中,还必须有“装脏”仪式,其用意是使神灵能进入到神像中,让神像真正成为神灵依附的躯体。“装脏”的内容通常有:经典,代表神灵与其智慧;五谷,意喻五谷丰登;铜镜,表示光明、公正;朱砂、沉香、雄黄,可以避邪(也可以防虫蛀);红、黄、青、白、黑五色线,以应五行;俱全金银珠宝,意喻高贵;也有放符咒或香灰的,表示神通。“开光点眼”仪式也要选择吉日良辰,伴随“点眼”过程,还有一套礼拜诵经仪式,一般是造什么神像就诵相关的经典,如造斗姥像,就要诵《北斗经》。道教认为,只有经过这些仪式的神像才具有神格,才可以显现其神威。

    从南北朝以后,反映与体现道教神仙信仰的道教壁画、造像、道画以及斋醮仪式上使用的水陆画等,最终演变成为我国美术史上独特的道教美术。

    (转自中国民族宗教网站)

CopyRight © 2013-2023    主办单位:天然道观    地址:浙江省 温州市永嘉县乌牛镇东蒙山    技术支持:麦拓科技
推荐网页浏览分辨率1024*768     备案号: 浙ICP备19052630号-1    公安备案号: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18号    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浙(2022)00008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