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提高网络宗教综合治理能力
  • 作者:  编辑:  来源: 全国政协微信公众号  浏览:6049   时间:2019年04月13日
  • 提高网络宗教综合治理能力

    随着科技进步,网络对人类生产、生活渗透力越来越强。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载体、以宗教传播为主要目的的网络宗教应运而生。网络宗教改变了人们获取宗教信息、参与宗教传播的方式,呈现出开放式、平等性、“去中心化”等特点,对传统宗教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,对宗教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。

    互联网将宗教以更为多元、更加多样、更富吸引力的形态推送到世人眼前,打造出一个无边界、无地域、门槛低的宗教世界,冲破了传统宗教实体墙壁的束缚,加强了宗教与信仰者的互动参与,极大地延展了各种宗教传播空间。宗教的流动性、拓展性和感染力大幅提升,为人们及时了解掌握世界各地宗教故事、宗教文化、宗教精神提供了可能。同时,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,网络宗教给政府监管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,过去对宗教活动场所的“属地化”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网络宗教下“虚拟宗教场所”的迅猛发展态势;互联网宗教这扇大门被打开后,个别海外宗教极端组织、邪教组织也企图在线上传播宗教极端主义思想和歪理邪说;宗教网站退出机制不完善,有的名为宗教宣教,实为聚钱敛财;涉及互联网监管的部门众多,“条块分割”影响治理实效等等。

 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做好党的宗教工作,关键是要在“导”上想得深、看得透、把得准,做到“导”之有方、“导”之有力、“导”之有效。因此,在网络宗教治理中,要运用社会治理多元理念,创新治理模式,构建行之有效的治理体系,牢牢掌握主动权,使网络宗教治理常态化、长效化。

    坚挺法治底线,依法依规解决治理中的难题。网络宗教产生于网络,来往于信息,互动于数据,约束性不强、实名制缺失。针对网络宗教这一新情况、新问题,要坚持法治底线,对合法的要大力保护,对非法的要严厉打击,对极端思想要阻止遏制,对不当言论要有力引导,对敌意渗透要坚决隔离。努力培育一支优秀的网络宗教管理队伍,真正做到敢亮剑、敢动真、敢碰硬,为营造风清气朗的宗教网络环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
   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,善用互联网平台讲好中国宗教故事。宗教中国化要求中国宗教必须提高与我国政治制度、人文精神、历史文脉互相嵌入的广度和深度,这是做好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,是中国宗教实现健康发展的应有之义,也是中国宗教界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光荣使命。在推进宗教中国化过程中,善用网络强化宗教界人士的爱国意识、民族意识、团结意识,讲好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爱社会的好故事,是互联网时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举措。宗教界人士要通过网络平台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坚定爱国爱教的本性,各宗教网站平台要不断增强推送中国主流声音、关键话语、核心价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“逆中国化”“去本土化”的错误主张坚决抵制、正确引导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感召下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灌注到宗教网络平台中,将维护国家统一、民族团结、守法遵德、普爱大众的宗教胸襟演化成网络宗教活动的鲜明底色,不断引导宗教界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。

    牢固互联网思维,精准把握、积极适应网络宗教发展规律和态势。宗教世界在网络空间的延展,将消融宗教线上线下的边界。网络宗教的治理,必须依靠互联网思维,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,对网络宗教媒介类型、规模、运作和线上线下互动情况了熟于心。摸清网络宗教发展规律,掌握网络宗教发展态势,找到网络宗教治理的短板,才能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。要勇于走进、善于了解、精于深入各宗教界门户网站、微信公众平台、宗教APP等互联网平台,认真倾听群众对宗教网络化发展的意见,了解信教群众的需求,提供更加多元、更富吸引力的宗教网络服务产品。提升网络宗教舆情预测预警预防能力,防止通过网络将一般宗教问题放大,甚至升级扩散为政治安全问题,做到实时动态监管、靶向治理。

    突出多元共治,提升治理水平。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,需要改变传统地域式属地管辖模式和“打补丁”式的治理方式,不断完善多元共建、过程共治、成果共享的跨界性、整体性合作治理体制,形成立体化、多侧面、多层次的综合治理格局。

    (转自全国政协微信公众号)

CopyRight © 2013-2023    主办单位:天然道观    地址:浙江省 温州市永嘉县乌牛镇东蒙山    技术支持:麦拓科技
推荐网页浏览分辨率1024*768     备案号: 浙ICP备19052630号-1    公安备案号: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18号    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浙(2022)0000881